亿玖资讯

Enine information
  • 亿玖动态
  • 行业资讯

中美贸易战下的半导体博弈:国产化加速与全球供应链重塑

发布时间:2025-04-15

中美贸易战进入深水区,半导体行业成为核心战场。4月11日,美国宣布对部分中国电子产品豁免高额关税,包括智能手机、笔记本电脑及半导体器件。这一举措表面上缓解了贸易紧张,实则是双方在芯片领域的激烈交锋。

 

美国豁免关税的深层逻辑


美国豁免关税的背后,是对通胀压力和供应链依赖的妥协。以苹果为例,其80%的iPhone在中国生产,若继续加征关税,生产成本将飙升约500亿美元,直接影响美国消费者购买力。更重要的是,美国意识到对半导体加征关税实为“自伤”——许多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后出口回美,关税加征反而拖累了本国经济。

 

中国调整规则,推动国产化替代


面对压力,中国通过调整原产地规则间接应对。4月11日,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明确,集成电路原产地以“晶圆流片地”为准,而非封装或测试地。这一规则使美国芯片在中国销售需缴纳更高关税,而本土芯片竞争力显著提升。短期来看,关税调整导致国内芯片供应链波动,但长期来看,这将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。

 

服务器硬件国产化加速推进

 

在服务器硬件领域,国产化替代也在加速。华为的鲲鹏920芯片和昇腾910芯片在性能上已对标国际主流产品,其服务器在金融、电信等关键行业逐步替代传统X86架构。 此外,飞腾和中科海光也在服务器硬件国产化中扮演重要角色。飞腾的腾云S2500处理器采用16nm工艺,拥有64个核心,适用于高性能服务器领域,其性能表现优异,广泛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和行业业务主机。中科海光的7000系列处理器则基于x86架构,支持高密度计算和虚拟化特性,兼容性强,生态完善,已在国内金融、电信等领域实现大规模部署。

 

半导体争夺战:双方的妥协与博弈


中美互加关税后,双方均意识到对半导体行业加征关税是“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。美国豁免部分关税,是对通胀和供应链依赖的妥协;中国则通过规则调整争取时间,保护自身利益。未来,美国可能通过技术管制封堵中国“规则漏洞”,而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国产化替代范围。

 

全球供应链重塑与弯道超车机会

 

贸易战虽带来短期阵痛,却为中国半导体行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契机。以华为、中芯国际、飞腾和中科海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加速推进芯片研发与生产。尽管短期内仍有挑战,但长期来看,中国半导体行业有望实现质的飞跃。全球供应链因这场博弈而重塑,而中国半导体的崛起,或将成为这场贸易战的最大赢家。

 

关键词:

相关推荐